1. 首页
  2. 学院简介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院简介

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汪世荣:勤于讲台,精于学问

  • 来源: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 发布者:法律硕士教育学院01
  • 浏览量:

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汪世荣:勤于讲台,精于学问

图片

汪世荣,男,汉族,19654月出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长,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法律史学科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第八、第九届执行会长,中国法学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法学会唐律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革命根据地法律史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荣誉简介

2006年:

☆荣获第二届“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2014年:

☆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荣获第二届“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2018年:

☆陕西省委组织部、人才办授予“三秦学者”称号;

2019年:

☆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专家”称号;

☆陕西省委政法委等授予首届陕西“十大法治人物”称号;

2020年:

☆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项目;

2021年:

☆中宣部、司法部等聘为“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

☆陕西省委授予“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陕西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022年:

☆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事迹简介

图片

(给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诉讼制度)

 

躬耕法学 扎根母校

1984年,汪世荣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北政法学院,在这里走完了7年的求学之路,并与法律史专业开始了一生的邂逅,1991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继续钻研法律史专业。1994年回到西北政法学院任教,从学生走向老师,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法律史的钟情与热爱。30年来,从“古代判词”到“枫桥经验”,汪世荣在法律史的沙滩上,辛勤寻找闪烁的贝壳,垒起自己的学术高塔。

图片

 


潜心学术 硕果累累 

    汪世荣老师在教学科研领域硕果累累,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三项,教育部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司法部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法学会专项委托课题等省部级科研项目三项及横向合作课题十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人民调解的“福田模式”》、教育部基地重大招标课题《紫阳县司法档案的整理研究》、司法部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研究》、中国法学会专项委托课题《“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证研究》、与诸暨市人民政府合作的横向课题《“枫桥经验”与法制建设》、与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合作项目《陕甘宁边区人民检察制度》以及与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合作项目《马锡五法治思想》等。                    汪世荣老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奖励,其中:发表在《中国法学》刊物的论文《“枫桥经验”视野下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供给研究》,2019年荣获陕西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1937-1949)》入选2010年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荣获2013年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人民调解的“福田模式”研究》荣获2019年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司法部重点科研项目成果《判例与法律发展—中国司法改革研究》荣获2007年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横向课题成果《“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获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专著《中国古代判词研究》获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律科学》、《政法论坛》等学术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

图片

199475日,汪世荣参加博士学位

论文答辩后合影

(右一为汪世荣,左四为导师张晋藩教授)


明德惟馨 良师益友

    “典型的西北人,做人古道热肠、替别人考虑的多,做事重落实,从来不讲空话。”这是与汪世荣老师接触过的人中肯的评价,自走上讲台之日起,近三十年来,汪世荣老师就十年如一日的在讲台上辛勤耕耘,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课时量饱满,教学效果好。培养优秀硕博士近百名,很多已成为学科骨干和行业翘楚。他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不断探索创新,并结合实际追求新式教学方法,做到学术研究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长期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和提炼基层经验,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路径,有针对性的指导政法部门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就,有力指导了司法实践。他主持的《民事法诊所》被评为陕西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202012月被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授予“全国诊所法律教育突出贡献奖”。同时,汪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采取互动问答的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的爱戴。这位今日在中国法律史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他仍然像30年前求学时一样,对待学问,勤勉认真;对待师友,真诚友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始终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促进学院优良院风、教风和学风不断提升,始终紧跟全校师德师风建设步伐,为促进全校校风、教风、学风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教师风采-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