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召开教风学风建设工作推进会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切实解决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不充分、教学创新不活跃、学生课堂学习不专注等问题,3月31日,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开展教风学风建设专项行动,深入研讨、聚焦问题、凝聚共识,推动教风学风协同提升,助力育人质量再上新台阶。
法治与国家治理教研室围绕《西北政法大学本科生教学教师工作规范》与《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文件展开了深入学习与讨论。与会的刘全娥教授、王国龙教授、张金平教授、张泽博士等教师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就如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堂吸引力、加强师生互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法学理论教研室提出了三项举措:一是教学设计与实施优化方面,教研室将严格把控视频使用规范,限制视频教学时长,于播放前清晰明确学习目标,播放后借助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助力学生将知识内化,彻底杜绝“以播代讲”的不良现象。同时,通过强化备课环节,精心打磨教学内容,探索更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教学方式,把专业知识高效传递给学生。二是课堂纪律管理方面,教研室将多管齐下:落实电子设备管控,在上课期间密切关注学生电子设备使用情况,对利用电子设备从事与学习无关活动的学生及时干预;改善课堂空间布局,课前引导学生集中坐在前排及中间位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课程签到规则,严格执行教学纪律,对三次点名不到的学生,取消其平时分获取资格。三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师德修养层面,教研室将深化教学反思机制,针对教学检查中暴露的问题,组织全体教师持续反思、及时改进,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改进措施。此外,积极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程,学习其在课程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并灵活应用于日常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相信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稳步推进,法学理论教研室定能营造优良的教风学风,为学院的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
军事理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围绕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秩序展开了讨论,并商讨整改措施,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课堂管理,激发学生积极性,也提出三项举措:一是课程设计环节,教研室着重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一方面,大力强化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每节课至少设置1 - 2 个互动环节,如提问、小组讨论、案例解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抬头率。同时,引入课堂投票、在线答题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实时反馈学生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丰富教学形式,采用“理论 + 实践”的模式,结合课程特点,巧妙穿插视频、实验、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针对前排就座率低的问题,设置“优先提问权”“课堂加分”等激励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前排就座。二是课堂管理方面,教研室进一步规范流程,落实教师责任。首先,明确课堂纪律要求,禁止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行为,并要求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强调规则,推行“手机入袋”管理,对违规学生按次扣除平时成绩。其次,通过随机轮换学生座位,打散固定小群体,有效减少后排“惰性区域”,对于多次坐后排且参与度低的学生,任课教师将单独谈话引导。再次,加强过程性考核,将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比例提高至不低于30%,细化发言质量、笔记检查等评分标准,对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的学生当堂提醒并扣除相应分数,课后及时通报辅导员。三是提升教师管理能力方面,教研室强化教师培训,组织“课堂管控技巧”“学生心理学” 等专题研修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针对被通报的老师,安排帮扶小组,跟踪其课堂改进效果。同时,建立教研室内部交流机制,实时分享“随机点名工具”“趣味醒脑活动”等课堂管理小技巧,实现优秀经验的广泛传播与应用。
最后,陈玺院长对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以下三点要求:一是要将教风建设作为常态化工作,严肃课堂纪律,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二是教师应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教学职责,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三是鼓励教师围绕学生兴趣点开展教学,增强课堂互动,及时反馈学生意见,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的提升永无止境,学院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以“明法笃行,致公善治”的理念为指引,直面问题、全面改进,此次推进只是新的起点,未来,学院将持续把法治精神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创新教学模式,为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不懈努力。
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2025年4月2日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