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新闻动态

【校庆系列学术讲座】陈柏峰教授做题为《中国基层的社会诚信和法治社会建设》讲座

  • 来源: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 发布者:法律硕士教育学院01
  • 浏览量:

【校庆系列学术讲座】陈柏峰教授做题为《中国基层的社会诚信和法治社会建设》讲座


11319:30,由西北政法大学科研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主办,法学理论学科、法治文明与社会治理校级研究基地协办的西北政法大学建校85周年系列学术讲座暨法学理论学科学术讲座第5期在线上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陈柏峰教授做题为《中国基层的社会诚信和法治社会建设》讲座。讲座由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杨建军教授主持,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致辞,尤陈俊教授、陈征楠教授、倪楠教授、张书友副院长、杨强教授与谈。讲座采用腾讯会议与公众号直播两种形式线上举行,校内外1100余人参与。

 

致辞环节,范九利表示,法治社会建设既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社会基础,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中国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主要是建立在熟人关系的基础上,总体依附于血缘关系和乡缘关系,信任半径较小。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社会结构与费孝通先生所讲的乡土社会结构相比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的诚信建设和法治建设如何开展是时代向法律人提出的重大学术命题。

陈柏峰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围绕社会诚信和基层治理展开讲座。他讲到,基层治理与其可以调动的资源及背后的话语结合可以从治权和话语权两个方面进行理论解释:因基层治权相对不足,而社会诚信机制通过建立责任连带性,为基层治理创设新的权威性资源,弥补了基层治权的不足因人民话语的转型和权利话语的兴起,基层治权缺乏话语权支持,而社会诚信机制通过对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话语,为基层治理重建了话语权。在基层治理中,以家庭诚信档案为基础,在不同的治理事务、不同的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责任连带性,重组自治、法治、德治资源,促成三治融合,可以有效制约违法失德行为,化解基层治理难题,再造基层治理能力,促进未来中国法治社会建设。

与谈环节,尤陈俊将家庭诚信档案与宋代“功过格”进行对比,认为家庭诚信档案的参与记录主体涉及很多部门,由此提出如何约束参与记录家庭诚信档案主体以及法律与治理之间如何达成平衡等问题。陈征楠从哈贝马斯关于实践理性的三个运用途径出发,认为从伦理的角度来理解和建构诚信更为有效。倪楠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及生活实际,谈到信用监管、个人征信体系构建以及征信视角下信用司法的保护问题。张书友从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出发,对诚信之内涵如何找到诚信建设的合理边界提出精彩见解。杨强从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角度指出论文选题要多关注中国问题、注重实证研究田野调查,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最后,陈柏峰就参会学者与谈内容进行了学术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