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培培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身份转变,从未停止前进步伐
2016年,尹培培在浙江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她向南京师范大学投递了自己的简历。像此前每一次的成功一样,她毫无悬念的顺利入职南师大,成为南师大法学院的一名老师。此后,为了进一步扩充知识库、提升自己,她又申请进入了南师大博士后流动站,师从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公丕祥老师继续进行法学研究。
在这条漫漫求学之路上,外人戏言尹培培是被“学神选中的人”,但只有尹培培自己知道为了这一路的“一帆风顺”她付出了多少。她了解自己,深知自己热爱学术研究。在大多数同龄人还在为了未来彷徨的时候,她就为自己确定了考研考博,一定要在法学领域终身探究的志向。她直言“这一路走来,也不是没有迷茫难捱的时候,但总归热爱法学的初心是从来没有变过的,那就趁自己还年轻,把该读的书读完,该打的基础打好”。“目标明确,执着顽强”可谓是这位年轻法律人的制胜法宝。
在南师大工作的这些年,她潜心学术教研,也重视理论实践。多年来在《法律科学》、《政治与法律》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数篇还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转载转摘。在保证高质量的产出之余,她还主持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两项省部级项目,积极参加检察机关的疑难案件听证活动,为检察机关提起再审检察建议出具意见与建议。除此之外,她还入选了南师大“中青年领军人才”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并获得了“第九届中国青年法学论坛优秀奖”、“南师大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
回忆母校,别离多年仍留牵挂
与学习、工作中的处处拔尖、锋芒毕露不同,生活中的尹培培是个随和、温柔、知性的人,在她的访谈中总是会让人很放松,很愉悦。提及在西法大求学的日子,尹培培动情地说,“母校已经成为我们身上的烙印,这种情感不能用简单的语言完全表达出来,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从此我们的身上都有了她的标签”。在离开西安后,她常常会怀念在法律硕士教育学院学习的这两年。作为纯正的北方人,与后来的南方生活相比,她更适应西安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在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跟朋友步行去回民街吃一顿,路程不短但是那里的泡馍总是特别香。或者是在城墙上骑骑自行车吹吹风也不错,这些都是后来我在别的城市再没有过的美好体验了”。
在法律硕士教育学院,她最想感谢的就是当时的辅导员王聪老师和王菡之老师。彼时的尹培培学习成绩优异,在校表现突出,对自己的要求却近乎苛刻,用她自己的话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是会倾向于找自己的问题,但是这同时也导致了我某种程度上的不自信“。大多数人只是单纯的赞赏她这种不断反思、提高自我的良好习惯,但是王聪老师总能发现她的不安,然后一次又一次的安抚她:“培培,你足够优秀,如果我有一个女儿,希望能培养成为你这个样子”。这句话给了尹培培很大的鼓励,并让她一直记到现在。
寄语学子,莫要蹉跎青春年华
在访谈中,尹培培十分关心法硕学院的师弟师妹们,她一再表示,希望师弟师妹们珍惜在校的短暂光阴。“作为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读书,侧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平时多去图书馆,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把基础打牢。”她认为虽然实习可以锻炼我们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会习得的东西”。
此外,就一个研究生如何有效实现自我提升,尹培培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身处优越的物质条件下,要提高独立能力,不要太依赖父母。其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扑面而来的舆论要保持独立的判断能力。理性的思考和辨别能力是一个法学生必须拥有的技能”。寄语朴实,但充满了对师弟师妹的殷切关怀与期盼。
作为南师大一名年轻的90后副教授,尹培培不喜欢说宏大、空洞的话,她总是富有亲和力又“接地气”。她像一只花色美丽的蜗牛,姣好的外表是上天赋予她的礼物,“默默深耕,步履不停”则是她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坚实。